最近经常听说,很多老年人花费巨资购买保健品,结果耽误病情,身体健康反而受损。一时间人们对保健品充满了各种疑虑。到底是吃,还是不吃呢?
常常有朋友问:
- 作为营养专家,您自己日常会吃各种保健品吗?
- 比如维生素片、钙片,比如葡萄籽、花青素、鱼油胶囊,又比如蜂王浆人参、阿胶、燕窝之类传统补品,您更愿意吃哪些呢?
- 您是怎么判断的呢?有人说30岁之后就适合吃保健品,也有人说年过40就需要吃。
- 这里,我举几个例子,和大家分享营养师对保健品的判断和选择。
日常三餐是本,不能用保健品来替代健康饮食。
- 平日主要是通过三餐来补充营养,追求食材的品质和多样性。
- 食物中的保健成分比那少数几个保健品要丰富多了,而且互相配合平衡,安全性更高。
- 研究一次又一次地证明,
- 提取出来的某种维生素或保健成分,并不能实现吃天然食物、吃健康饮食所带来的长期好处。
- 单一的成分摄入过多就有可能产生副作用,而搭配合理的健康饮食不会带来某种成分过量的危险。
- 比如说,单吃维生素E胶囊,远不如直接吃坚果、油籽、豆类和全谷类。
- 这些食物都是维生素E的来源,但同时还给身体带来蛋白质、慢消化淀粉、多种B族维生素、多种抗氧化物质等。
- 吃维生素E胶囊并不能起到降低心脑血管病险的作用,而富含坚果油籽、豆类全谷的健康饮食可以。
- 不好好吃三餐,食物质量很差,却迷信很多昂贵营养保健品,那就是舍本逐末了。
- 遗憾的是,这种人真的很多啊,特别是中老年人。
在饮食不足或指标异常的情况下,可以根据情况补充一些营养素或保健品。
人们有时候并不能保证天天饮食合理。健康人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,比如饮食质量很差。
有营养素缺乏情况,强烈的应激,或者孕期哺乳期等情况,都是可以酌情补充营养素的。
比如外出开会、旅行等情况,我感觉吃全谷杂粮少了,感觉B族维生素不太够,就会服一粒复合B族维生素。
觉得蔬菜水果不足,会吃一两个维生素C片。
奶类和豆制品吃少了,会补充一粒200毫克的钙片。
在冬天日照不足,我会考虑补维生素D。
工作盯着电脑时间长,眼睛比较疲劳,会考虑增加维生素A。
虽然这些东西不可能替代健康饮食的长期好处,但至少在短时间内可以弥补供应不足。
是否需要补充维生素这事,主要和食物内容、工作压力等有关。
不过,如果因为年龄增长,咀嚼能力下降、消化能力下降,缺乏维生素的风险更大一些。
所以老年人可能相对更需要适当补充适量的维生素,使其达到推荐的供给量,而不是把它们当药吃。
如果有高血脂、高血糖等情况,也可以按身体情况选择服用相应的保健产品。
但是需要注意,一段时间之后,身体状况改变了,那么服用的这些增补品也应随之调整,而不是一成不变长期服用。各种传统补品也是一样的。
保健品其实它的本质就是一种食品而已,根本不可能治病!目前老年人被保健品洗脑的现状,正好说明中国需要真正有资质的营养师保健专业人员,和一个能够惠及全体居民的营养指导体系。
上一篇: 营养师一般在哪里工作
下一篇: 健康管理师、营养师证书真可以挂靠吗?